原標題:報刊亭有望回歸成都街頭 或升級成無人自助式,可交水電氣費、寄包裹
來源:成都商報

升級設計
外觀 類似熊貓郵亭
功能
●售賣書籍、報刊、文創產品
●便民服務:提供報紙免費閱讀、代收郵件、交水電氣費、交話費、代繳罰款等
位置 人多、游客多的地方
時間 最早明年上線
報刊亭曾是城市的風景:一幀幀漂亮的雜志封面立體裝點著小亭門臉,橫臺上是一摞摞的報紙。如今,人們獲取信息知識的方式在變化,傳統報刊亭生存空間越來越窄。11月12日,成都市郵政管理局在值守《成都面對面·黨風政風熱線》時談到,未來有望逐步恢復城市報刊亭的設置。
升級后的報刊亭將變成什么樣?涵蓋哪些功能?昨日,成都市郵政公司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成都商報-紅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,升級后的報刊亭,有望變成無人自助式報刊亭,更加方便。
90后支持:
可以買“愛豆”的雜志
在網絡時代,大家都刷著手機上的網絡新聞,報紙雜志越來越難買,曾經大街小巷都有的報刊亭也漸漸消失不見。
據了解,從去年以來,按照城市精細化管理治理的要求,對許多影響市容市貌的設施進行了清理和拆除。其中,包括郵政企業設置在主城區的94個報刊亭,因占道經營等原因被全面拆除。
對于重新設立報刊亭市民有什么看法呢?
“重新設立沒有什么必要吧?”時先生是從黑龍江來的游客,在他看來,如果想要寄明信片,寬窄巷子里有熊貓郵局,就在景區內,非常方便。“像報紙雜志之類的,網上全部可以搞定,完全沒必要存在了。”時先生說。
而對于1966年出生的陳大爺來說,報刊亭能極大地方便他對于報紙、雜志的需求。即便是現在網絡如此發達,但是對于許多跟他處于同一年齡段的人來說,不會上網、不會玩電腦的大有人在,只能通過購買報紙雜志來了解時事,“我們一直都是看報紙、電視,現在想買報紙好難嘛。”
“我覺得應該適當設置一些,”90后的宋倩表示,雖然現在對于報紙雜志的需求不大了,但是中國人都講求一個情懷,而報刊亭對于更多的人來更像是一種精神載體。“比如我當年高考結束后,我看到的高考答案就是在報亭買的,看到報刊亭我就能想起當時的我。”此外,對于一些90后而言,很多潮流雜志也可以在報刊亭買,設置一些報刊亭還能滿足追“愛豆(IDOL的音譯,意為偶像)”的需要。
宋倩還建議,“結合當下的需求,可以放置一些充電設備。”
賣報人說:
現在收入其實還不錯
2018年6月,凍青樹街與岳府街交匯處的報刊亭正式停止營業,陳菊芳作為該報刊亭的經營人員。停業后,她改為擺攤,另擺了一個報紙架,一個小書架,從事賣報工作。
“報刊亭關門后,很多老主顧都來問我還賣不賣報紙。”據陳菊芳介紹,已經賣報紙達15年之久的她,有不少老主顧每天都要來她這里買報紙。
記者在現場看到,一個5層的報刊架有3層擺放了報紙,其他兩層放了雜志,除此以外,一個簡易的小書架上擺放了20多本書,旁邊的凳子上放著一些臺歷。
“到年底了,也賣一點臺歷、福字等節慶用品。” 陳菊芳說,現在賣報紙的收入其實還不錯。“之前一周大概300元至400元的樣子,現在每周都有500元,主要是報亭關閉賣報的少了。”
采訪過程中,不斷有一些人過來看報、買報。“都是老主顧,習慣了看報,他們每天都要過來看看。” 陳菊芳告訴記者,現在報紙、雜志的種類變少了,但現在不少中老年人還是有需求。
如何改造
新報刊亭最早明年亮相
未來報刊亭將如何改造,將被賦予怎樣的功能?
“根據之前的設計方案,我們想將報刊亭升級成一個智能的無人亭。”據成都市郵政公司文傳部負責人王燕介紹,之前拆除的報刊亭已經使用了五六年時間,確實比較陳舊了,有損城市形象,所以在拆除老舊的報刊亭的同時,新的報刊亭設計方案就已經制作出來了。
據王燕介紹,無人報刊亭除了賣書、賣報刊外,無人亭內可以放置一些文創產品,同時再給市民提供一些免費閱讀的報紙雜志等物品。無人亭的選址要更加優化,盡量選擇一些人多、游客多的地方。“作為一個智慧成都的象征,它的外觀將做成類似熊貓郵亭的樣子,期望未來可以成為成都街道上一道風景。”王燕說。
新的報刊亭將具備哪些功能?
“報刊亭還要結合郵政行業的業務來開展,是郵政便民服務的延伸,比如賣明信片、郵票、代收一些郵件等。”據成都市郵政管理局普遍服務處處長袁芳介紹,新報刊亭將與成都的文化氛圍相結合,在業務上拓展更多的便民服務,比如交水電氣費、交話費,代繳罰款等,“包括看下一步可不可以加入包裹寄取等服務,我估計最早明年就可以上線。”
成都商報-紅星新聞記者 閆宇恒 嚴丹報道
責任編輯:張申